楊派易簡太極拳研究會網站105年5月4日遷家並改版成功!本會研究方向:探究太極文化精髓,修心無我,靜感初心;守一顆真摰之心,修一份沉靜內斂之情...牛年歲臨扭乾坤,身心吉祥常觀心,讓心平靜修清淨,讓愛滿心同體悲...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2017年8月4日至9月2日研究會瀏覽文章次數與國家月報表


_





通過打坐的方法,可打通人體全部經絡

前言:雙盤腿打坐最大的功效莫過於養肝、養腎。肝主目,腎主水。通過打坐可以使更多的血液回流至肝臟,使血液得到更好的凈化和過濾作用。打坐初期可能會產生背部疼痛癥狀,這是正常現象。必須堅持,更重要的是在洗練中要挺直腰板,不能彎腰,不能駝背,久而久之腎氣充足,後腰眼部位會隱隱發熱。特別是長期練習,會使白發轉黑、禿頂長發,這也是腎氣漸足的外在表現。



參考轉載:
一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裡酸、哪裡痛,應該從哪裡開始疏通。揉著揉著,就會感覺到由痛變酸,由酸轉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這樣修復一點點,您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強壯。
一個人打坐的時候,一盤腿,就可以把氣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這塊熱,腿也會感覺暖洋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不打坐的時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來了。

積聚自己的能量,然後把它點燃,就是您打坐所要達到的一個功效。
不過,最好是通過自然生火的形式來讓能量燃燒,不要加入太多人為的因素,否則反而會對身體產生消耗。有些人非得使勁,一心想用意守住個地方,結果適得其反。
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旦加入「人為」兩個字,它就變得不自然了。那麼,我們怎麼讓身體的能量自然而然地生成呢?打坐的時候,我們必須找到一條通道,哪怕這是一條沒有用的路,我們也得藉助它衝破阻礙,走到有用的地方去。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這條路的路口。找到了路口,我們就能順著它找到答案。怎麼找呢?有些人覺得應該意守丹田,至少要學會靜心。可是這樣一般人不僅很難做到,而且未必有效。這裡,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加簡單還很管用的意守辦法,那就是身體哪裡疼就守哪裡。


比如說,你盤腿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靜不下心來,而且腿也疼。那麼,此時,您就可以定下心來,先找到腿疼的地方,可能疼處是膽經的原穴——丘墟穴,這就說明您的膽經在這一塊兒不通了。












那您就先順著膽經揉一揉,等它不怎麼疼了再盤。這時候,您就會發現,自己能盤得比剛才高了。可能剛才還只能單盤,現在就能開始嘗試雙盤了。


雙盤時如果又有一個地方疼。那您再把疼的那條筋敲一敲。這樣一來,在盤腿的過程中,您就能把那些不通的經絡逐漸打通,而您的體質也在不知不覺中飛速提升。
這些東西就是您自己掌握的,最終會變成您自己的內力。如果打坐時您覺得疼就乾脆放棄了,或者今天練一下,明天就不練了,打坐也就失去了它的靈性。


就在這個逐漸打通經絡的過程中,您就逐漸開出了一條道路。而所謂的路口,其實就是您不通的地方。養生就是要學會自我修復,這要靠大家「沒病找病」才能做到。什麼叫「沒病找病」?就是沒打坐的時候,您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但是一打坐,就知道了自己哪裡酸、哪裡痛,應該從哪裡開始疏通。揉著揉著,就會感覺到由痛變酸,由酸轉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這樣修復一點點,您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強壯。
實際上,通過打坐,我們能迅速發現身體上的毛病,得知自己身上哪些經絡不通。發現這些問題後,您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




過去,有人一提到傾聽內心的聲音,就覺得很玄虛。其實,它一點都不複雜,關鍵在於意念。我們可以先問一下自己:身體會發出哪些聲音呢?我們想傾聽什麼呢?聲音是從肚子發出的嗎?還是從身體的其他部位?這些都不必急著下結論。

我們只要在打坐的過程中學會關注痛的地方,哪裡疼「聽」哪裡,就會慢慢地掌握這種「聽」的方式,比如說,我們可以「聽」到身體酸痛的感覺,可以「聽」到刺痛的感覺,還有氣血暢通之後身體十分舒服的感覺。我們可以「聽」得特別詳細,不管身體有多麼細微的變化,我們都能感知得到。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能夠聽懂身體的聲音,並且實現身體與心靈的對話了。


下意識是修復你身體病灶的最好醫生,打坐時,盤腿時間久了,身體有些部位就會麻了、木了。這種麻和木的感覺是身體發出的什麼聲音呢?
一般來講,局部麻了就說明血液平時在麻的這個地方流通不暢,此時應該趕緊開始推腹,把氣血推到腿下面去。
原來你可能盤腿三分鐘就麻了,現在推完腹之後你能盤五分鐘,然後再繼續推。慢慢地,你的氣血就會越來越暢通。可能原來要推50次才能不麻,現在隔好久才要推一次。所以,通過推腹,我們就能知道放大後的本能是怎麼指引自己強身健體的。

當你打坐的時間越來越久、心情越來越快樂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你開始傾聽身體的聲音,和它消除隔膜甚至與它水乳交融的時候。所以,下意識就是你修復身體病灶的一個修理工,用它來強身是最好的方法。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地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慾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我們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斷別人,卻忘了應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我們又當,如何獲得幸福、成功、圓滿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並為探尋時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實的建議。關注道緣,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人有四種氣,先天真氣為最大,真氣如何修煉!


人體內的氣分很多種,有營氣、衛氣、宗氣、真氣真氣又分為先天真氣和後天真氣,先天真氣又叫元氣、真陽之氣,先天真氣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一種氣,它來源於變成父母生殖細胞中的真陰和真陽相結合,存於腎中。人未出生時,體內只有先天之氣在運行,沒有後天之氣。當人出生後,人由先天進入後天,先天之氣便不在體內運行;而是貯存於腎中,一部分轉化為後天之氣,一部分化為生殖細胞傳給下一代。後天之氣可以由呼吸之氣和飲食水穀之氣補充,後天之氣充足了,也可以滋養先天 之氣,如果後天之氣不足,就會由先天真氣不斷去補充。人的先天真氣消耗越快,人衰老就越快,當先天真氣耗盡時,人體的生命也隨之結束。所以先天真氣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人體生長、衰老和死亡。



人修煉氣功的真正目的在於後天返先天,通過壯大後天精氣去補充先天損耗的真氣,再將其從腎中激發出來,讓其運轉全身,使人重新回到在胞胎之中的狀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體質、智力、悟性,徹底地脫胎換骨,從一個凡人變成一個擁有大智大慧大勇的人,超凡入聖。有些煉氣功的人不懂這個道理,一味地去追求氣感,追求通天,追求特異功能,最終還是沉迷於後天的境界,無法進入先天,得不到身心的解脫。


要達到後天返先天的高級境界,就必須激發出藏於腎中的先天之氣,將它滋養壯大,充盈全身,取代原有的後天之氣。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求得“真種”。“真種”意為真氣的種子,即一點先天真陽之氣,雖只有那麼一點,但卻是先天與後天的分界線,得之者先天之門從此敞開,不得者永遠停留在後天。“真種”出現後,會在後天之氣的滋養下不斷壯大,並取代 後天之氣的作用,它在內可以滋養臟腑,在外可以護衛身體,身輕體健,百病全消,返老還童,先天真氣上入腦化為元神,使人智慧超群,成就高深的修養。真種出現後,就永遠不會消失,一得永得。



求得真種,須求得先天元性,就要通過性命雙修。首先要不斷壯大後天之氣來補充先天之氣,又要能夠放下後天的一切思慮雜念,心死則神活,放下後天,先天自明,元性見則元氣生,真種就自然而得。修得“真種”(即先天真氣)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通過氣功的調息,逐漸減弱呼吸的強度,達到用口鼻呼吸的胎息狀態,隨著胎息的深入,當某一時刻,後天意識完全消失,進入一種恍兮瞑兮的狀態,“真種”就產生了。所以說從調息入手是煉氣功的捷徑。
第二種是:每天採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月之華,地之陰,可以補充腎之元陰;日之精,天之陽,可以補充腎之元陽,一陰一陽正好可以補充腎中的先天之氣。在采氣的時候,不要有意識地採集,只要將自己置身於天地之間,日月照耀之下,意想自己與天地日月融合,進行情感交流就可以了,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它們最全的資訊,吸收最精純的能量。然後進行“坐忘”。坐在那裡,什麼也不要想,不管呼吸,放下一切的後天思慮,只求松靜,漸漸忘掉一切,包括自己,你所採集的陰陽之氣會自然地與腎中的先天之氣融合,當練到一定火候,就會進入恍兮暝兮的狀態,腎中的先天之氣就會被激發出來,真種就產生了。


“真種”產生後要不斷地採集天地日月之氣來滋養壯大先天真氣,同時調節飲食和情志。先天真氣產生的部位一般是命門和湧泉,而非丹田,丹田只是將真氣彙集凝聚成丹,發揮最大功效。真氣壯大後,要通過按蹻導引,使之充盈全身,身上的一切陰邪病毒之氣就會被真氣沖散,人重返純陽之軀,真氣人腦後化為元神,記憶力和智力顯著提高,人對整個世界會有另一種看法,心靈中的一切陰暗都會一掃而光,身心都得到淨化。氣貫全身後,要讓真氣在全身周流不息,取代原有的一切後天之氣。先天真氣進一步壯大,收入黃庭,再貫通中脈,三田合一,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神氣不分,身體重返無極混沌的先天狀態,發揮人的無限潛能。






現代很多人一開始煉氣功,就去追求氣感,追求通周天,追求發放外氣,出功能,與修氣功的宗旨實相違背,這些都是後天的東西,實與先天無關,沉迷於這些有害無益。而現今的許多氣功功法都是一大堆的觀想和意念,治病健身,出點小功能還可以,但是要得到大智慧、大解脫,是完全不行的,而且一旦停練,功夫很快就會消失,與常人無異,再煉就得從頭煉起。這也是中國氣功熱了一陣後,就一直萎靡不振的原因。唯有先天功法,大道功法,修得先天之氣,一修百修,一得永得,徹底改變一個人的體質和智慧,煥發出無限的生機。


[資料來自網路]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怎麼才算真正的鬆,這個一看就懂了...


  太極拳練習到真正鬆了的階段,全身都有氣佈滿,前後左右都撐滿 抱圓,太極拳的練習好比傘的撐開。傘不用時收起來,放鬆了;用時撐開,此時傘面是繃起來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個鋪開的。整個傘面是完整的,傘面上的每點都處於整體中,張力是均勻的。太極拳練習鬆軟的情況與此類似。


這裡,李雅軒先生提到了一句關鍵的話:真正鬆了。做不到這一點,餘下的內容看也無益。這就好像小孩子想像大人們的行為是怎麼一回事,卻永遠都不是那麼回事一樣!這就叫一層功夫一層理,一層不到一層迷



其實,真鬆者,不鬆!如果以為李雅軒先生說的大鬆大軟是那種軟蔫蔫的就錯了。太極拳是循其理,象其形的拳術。再說白一點,就是太極圖的體現。所以,在這種拳術當中非常注重陰陽的兼備,並且還要保持等量勻稱的相互作用,變轉。術語管這個叫做無過不及。也就是正正好好,不多不少。

因此,鬆我們可以說它是陰,那麼按理有陰就要有陽。這個陽就是緊。鬆緊適中方才符合無過不及。所以,我說,真鬆者,不鬆!但是,這種緊絕非緊張。而是鬆出來的張力感。也可以稱之為氣感。只有在這樣的外表鬆弛,內裡氣足的練拳當中,才能體會到這種拳術的獨有趣味。不用力即為鬆,氣的膨脹即為


先鬆後緊,此為大道之妙理。這恰如靜而後動,靜極而動是一樣的。所以,先求鬆軟無可厚非。太極拳是反常道的技術。是先天法。只有放下才能後天返先天。否則就是理論是先天,實際仍然在用後天的行為練習。而其關鍵就在於放下最難!練拳如此,人生也是一樣!



現今很多人練拳就好似人們出家當和尚,人在廟裡心在廟外——嘴裡念著阿彌陀發,做的卻不是那個!如此練拳,一輩子也體會不到李雅軒先生的這段話的感覺是什麼。我這篇文章看似沒有說到具體的什麼方法,可是放下與否難道就不是你當下應該去做的根本之法嗎?給你再多的技術,心性上不去也沒用!


提到鬆軟的練法,李雅軒先生又說道:太極拳的練習要保持純正的風格,這個風格是在大鬆大軟中落實的。鬆軟不是身體的哪一部分,而是整體。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後擺、袖子,都提不順。只有提領子才順,一提領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順地提起來了。這衣服是垂下、鬆軟的,也是整體的。太極拳的練習也是一樣。


這段話的關鍵是一提領子。有人由此會直接想到大椎或者百會。實際上,應該是手指梢和腳趾梢,外加百會。這些是人體的終端。哪都能鬆軟,這三個地方不能鬆軟。這三個地方鬆軟了人就癟了,懈了。這也是上一段當中提到的太極拳的練習好比傘的撐開這句話的真機所在。


如果把傘頂看做是人的頭,那麼傘骨的終端就是四肢梢節。傘的棚撐是基於這些而實現的。練太極拳自然也不能逾越。所以,現今學太極拳者多是在體內樂不思蜀的感受,摸索,卻沒有考慮到向外的釋放。這也是不對的。人生要有大的格局意識,練拳又怎可小裡小氣!



 [轉載自2017-07-31 功夫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