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易簡太極拳研究會網站105年5月4日遷家並改版成功!本會研究方向:探究太極文化精髓,修心無我,靜感初心;守一顆真摰之心,修一份沉靜內斂之情...牛年歲臨扭乾坤,身心吉祥常觀心,讓心平靜修清淨,讓愛滿心同體悲...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易簡團體協辦"2018世界太極武藝論壇暨名家展演"情形











左一為楊澄甫宗師嫡孫楊志芳老師,右二為永年廣府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賈安樹老師







與馬來西亞黃氏太極拳總會會長劉恭慶老師及其團員合攝

世盟理事長張榮達老師講述太極拳陰陽學誽之研討暨太極拳之鬆柔論
世盟理事長張榮達老師率員表演化,拿,發,打之應用
 




世盟理事長張榮達老師率員表演吳式太極拳1,2段






台北市易簡太極拳青年協會理事長劉林月桂老師講述易簡太極器械之習練與體用






易簡太極拳研習社副社長鍾鍚燦老師論太極拳之輕靈勁





高雄,屏東易簡太極拳分會會長率員前來參加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趙堡騰挪架、領落架到代理架的思考(轉)


中國傳統武術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階段的發展過程,創新使武術煥發著生命力,武術像一棵蒼勁的大樹,不斷萌發著新的枝椏,從最初純粹的搏鬥概念,再逐步把拳術與《易經》的陰陽理論及中庸、理學等哲學理論糅合,發展到中國傳統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太極拳的產生,這一漫長的過程,是一代代武學家不斷探索、研究、實踐的結果。 

一代明师---陈清平
  
  一、太極聖地”——趙堡鎮   
  太極拳最重要發源地之一的趙堡鎮,是當今太極拳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之一。它地處中原,南臨黃河,北依太行,因春秋時晉昭公封大卿趙公食邑於此而得名。趙堡鎮自古習武風氣濃厚,隔黃河與千古名刹少林寺相望,在濃郁深厚的中原文化滋潤之下,體現著中華古文化豐富內涵的太極拳在這片熱土上紮根、傳承、發展、創新。其中清代武術家和兆元(18101890)所創的和式太極拳、武禹襄所創的武式太極拳、李景顏所創的忽雷架太極拳均源於此,使趙堡鎮彪炳于太極拳史。 


陳清平宗師首徒和兆元
  
  二、騰挪架、領落架與代理架   
  1.趙堡鎮拳界中所流傳的拳術有三種不同的稱謂——騰挪架、領落架和代理架。騰挪,即跳躍挪動、閃展奔放之意。領落,即左右對稱、上下起伏之意。在和兆元後人和有祿編著的《和式太極拳譜》中,對代理架解釋為技理相合,即拳術與理論有機融合。在趙堡拳界,公認和兆元的代理架影響最大。到目前為止,騰挪架與領落架在趙堡鎮均已被同化,以至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代理架,即和式太極拳。
  2.和式太極拳所產生的時代(19世紀中葉),正是太極拳走向興盛的前期。和兆元能創立和式太極拳,有著必然的因素。




  和兆元自幼習文學醫,精通醫理,同時全面繼承了原趙堡鎮拳術的理法,有深厚的武術基礎。和兆元受其姐夫李棠階(清末名臣,曾人軍機處、理學大家)的影響,青年時期對理學、《中庸》等進行深入研究。後經李棠階引薦,和兆元從當時的易學大家、體仁閣大學士祁步藻修習易理,為創新、提高太極拳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兆元在京為官,多次隨李棠階到各地巡視,豐富的實戰經歷為其創拳提供了實踐基礎。19世紀中葉的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值民族危機的時刻,尚武風氣盛于京師,所以眾多門派名師高手彙聚北京。與他們的交流切磋使和兆元可以不斷借鑒到別的拳種、門派的優點和長處。
  基於此,和兆元認識到趙堡鎮原傳的騰挪架、領落架的不足:以手領身、以身隨手,造成身法單調、勁路明顯;陰陽虛實轉化中棱角突出、凸凹明顯,以致體用脫節。所以和兆元提出由外帶內,周身順遂渾圓,由內達外,陰陽變易莫測的理論。制定出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為一體,三者互為檢驗印證,寓技擊、修身、養身於一道,既保持趙堡鎮原傳拳術傳統又獨具特色的新型太極拳理拳法——代理架。代理架的誕生,使趙堡鎮之拳術風格為之一新,也標誌著太極拳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三、太極拳是如何發展進化的   
  從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萌生、發展起來的武術,不僅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其發展也是一個知行合一、技理並進的過程。由蠻荒時代的蠻鬥到後來的力鬥、技鬥,武術發展的每一時期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大量營養,如陰陽既矛盾又對立統一的理論來自《易》,柔弱勝剛強、四兩撥千斤的理論可以追溯自《老子》,無過不及的思想源自《論語·堯曰》。因此,從騰挪架、領落架到代理架(即和式太極拳)的發展過程,也就是武術不斷與哲學、醫學等融合,發展到太極拳的過程。筆者認為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初創階段
  明代末年,武術產生內外家之分,內家拳重要內容之一的太極拳有了長足發展。由於當時北方蒙古族的軍事威脅和日本在東南方的入侵,使武術進人軍事訓練。戚繼光、俞大猷等軍事家結合實踐,參與武術發展,成為武術理論的創新者,留下一大批武術論著。太極拳的雛形源自外家,以力為主,方多圓少,棱角分明。騰挪架較為典型,雖然其初具太極拳的一些要件,但較少。領落架在騰挪架基礎上糅合進一些陰陽關係,在太極拳發展史上有了很大提高和進步,但是卻仍未脫盡外家拳的痕跡。任何理論的產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均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創新、發展到提高、總結,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由於理論在這一時期沒有長足發展,初具雛形的太極拳並未得到拳理的有力支援,致使騰挪架和領落架發展不夠長遠。

2.居中階段,這一階段是太極拳發展最重要的階段。
  進入清代,武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匯更加迅速,傳統文化(尤其是哲學、醫學)為太極拳提供了進步的土壤,一批文人化的武術家投身武術的改造事業之中。和兆元即是其中之一。
  1836年,風華正茂、武藝高強的和兆元來到北京。他有良好的文化與醫學功底,在北京期間深入研習理學與《易經》。他充分把傳統文化融入武術,總結拳技,闡發拳理,著書立說,有先進的理論指導並結合實踐,在技法上強調以意為先,追求意、氣、勁、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技擊上注重聽、拿、引、化、發,運用擲、打、摔、靠等,完善了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同時太極拳固有的健身功能得到進一步挖掘,進而更加完備了太極拳的社會屬性。1849年,和兆元離開北京返回故里,在其論著《論耍拳》中提出太極拳這一概念以及練法,這在趙堡鎮拳學體系內是首次。代理架也以先進的理念、完備的理法徹底取代了騰挪架、領落架,成為趙堡鎮太極拳的主流,這完全符合自然界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進化法則。從趙堡鎮拳界對拳術的不同稱謂,也可以看出太極拳發展的不同階段。騰挪架即是太極拳的前身,也就是所謂的外家拳。領落架是太極拳在趙堡鎮發展過程中的一標誌,領落即是一組陰陽對應關係,這表明已經開始在拳架中有意識地分出上下、虛實等技法,已經形成太極拳的雛形。代理架既是太極拳發展的成形期,也是整個武術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
  和兆元是在太極拳這一哲理化拳派產生過程中一位非常重要的武術家,和式太極拳也被康戈武等人稱為居中階段的太極拳。

3.
發展階段
  1852年,武禹襄到趙堡鎮學習太極拳。1854年,楊露禪進入北京傳拳,進而衍生出吳式、孫式太極拳。20世紀二三十年代,楊澄甫、陳發科、和慶喜(和兆元之孫)、郝為真、孫祿堂、吳鑒泉等太極拳家廣收門徒,傳播太極拳,六大門派太極拳流派初步確立,使太極拳進入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進入流派紛呈、發展迅速的階段。太極拳運動逐步融人競技體育中,在全民健身潮流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們認為,太極拳和其它文化意識形態一樣,其發展過程必然符合自然辯證規律,從無到有,厚積而薄發。從騰挪架、領落架到代理架的歷程中也可以看出,太極拳這一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是一代一代太極拳人孜孜追求、探索與不斷創新、提高的結果,並非是一兩個人所能隨意創造出來的。在太極拳這一哲理化拳派從外家逐步融進哲理成為內家繼而發展繁榮的過程中,居中狀態的和式太極拳功不可沒!當然,太極拳分六大流派,是後人為對各位太極拳宗師在太極拳發展過程中所做的傑出貢獻的一種紀念。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2018-6-30本研究會協辦創世愛心餐會情形


















  


















新北市易簡安康隊廖仁彬師兄提供二幅畫作拍賣得款8萬元 :-)




與易簡宋志堅宗師最後入門弟子李芋台老師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