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易簡太極拳研究會網站105年5月4日遷家並改版成功!本會研究方向:探究太極文化精髓,修心無我,靜感初心;守一顆真摰之心,修一份沉靜內斂之情...牛年歲臨扭乾坤,身心吉祥常觀心,讓心平靜修清淨,讓愛滿心同體悲...
顯示具有 人物專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物專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神仙留下健身方,開檔下胯最為良.....低架有什麼好處



 一、有利於松胯,使髖關節放鬆,有利於鍛煉腰胯的靈活性。 

人體力學告訴我們:髖關節活動範園大小能直接影響下肢的柔韌素質,髖關節是球窩形關節,要想增大它的運動幅度,(加大它的活動曠量),加強它的穩固性,則必須下番苦功,其中除了踢腿、壓腿等有利於髖關節鍛煉的措施之外,還應該包括練低樁、走低架等功力訓練。


 二、有利於重心下移,穩固下盤,增強體力,提高身體素質。

 不倒翁之所以不易倒,就是因為重心在底下,人體保持穩定平衡的方法之一、也是要常常重心下移.因為重心下移,有利於借助地面的反彈力。人體力學告訴我們,人施加給地面多少作用力,地面就會作用於人多大的反作用力。同時,練低架太極拳,膝關節必然彎曲,重心下移,這樣可以緩衝外力起保護作用。降低人體重心,人與地面的合力加強,穩定性就強。所以雙足同樣分開站立,低勢下蹲,就比站起來穩定。重心越高,人與地面的合力越小,穩定程度也就越小。相反,重心低,合力大,穩定程度也就大。此外,日常生活和勞動中,人體不論推、拉、打、舉、提種種物體時,大都是先要取下蹲的姿勢。體育運動中的長跑、跳高等項目,起式都是先下蹲。由此可見,平時練低勢拳架增強下之肢的鍛煉,肯定是有益於增強人的體力的。


 三、技擊時,有利於隨屈就伸,隨高就低,便於應敵。 

有人說:你練低架子,打架時誰採取低勢?”其實,練低架子,並不等於交手時必須運用低架子。拳論講了隨屈就伸”“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如果你平時不練低勢,只走高架子,那麼旦遇到敵人採取下沉姿勢時,你只好彎腰、蹶臀、前傾,或繃胯後仰,你的腰腿就很難做到因敵變化示神奇。 



四、有利於養生之道中上虛下實的修煉功夫。

太極拳最終目的在於養生健身,所以它一向重視內功修煉,而內功修煉的重點是做到上虛下實,即講求意念放鬆,內氣(真氣)下沉,氣沉丹田,克服提心吊膽內氣上湧、上浮等現象。而平時練拳走低勢,有利於由外及內的意氣的松沉,這樣肯定對於養生有益。特別是年歲稍高的人們,或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們,往往是上實下虛,頭重胸悶,腰腿軟,又有云人老先從腿上老。如果平時注意腿功樁功的鍛煉,則可以防止這種狀態的出現。而拳走低架正好是一種活樁鍛煉,陳照奎老師、馮志強老師都講過拳走低架就等於練活樁。有云:神仙留下健身方,開檔下胯最為良


賈安樹永年廣府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賈治祥的兒子。


班侯拳架何處尋——訪楊班侯第三代傳人賈安樹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08/16/29545384_627564983.shtml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創世之愛 台灣植物人之父曹慶

創世人安華山基金會董事長曹慶的人生,為神所呼召他進行的慈善事工傾倒,不靠政府、宗教、財團等支持的經營方式,更是全球少見。 (攝影/記者黃莉雯)

2012/01/30  記者 / 黃莉雯 台北市報導


30年為植物人奔波的歲月,怎堪幾許滄桑?若不是愛,力量從何而來?曹慶,這位台灣植物人之父,為活著卻不能出聲的弱勢族群發聲;他的淚與汗,為殘、老、窮、弱者而流下, 他的肩膀,為他們所倚靠, 他的愛,從神而來。
全台250個鄉鎮的服務據點、350輛到宅服務轎車、1000多位志工,創世人安華山基金會的負責人曹慶帶著一頂起毛球的帽子,穿著遊民送他的夾克,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說:「從小,我就夢想當個慈善家。」
身為現今台灣數一數二慈善機構負責人的曹慶,小時候在大陸南京就聽聞福音,待到了台灣,曾在幾間浸信會教會中聚會,資質聰穎的他考上人人稱羡的台糖,一直做到60歲退休。「原本退休後想做些幫助人的事,誰知上帝竟然要我去養植物人!」為了「安養」植物人這件事,他可是跟上帝「拗」了8年。
認識、安養植物人 曹慶從抗拒到降服
「你,不是要做慈善的事嗎?」「是,但不是要做植物人。」30年前還不太知道什麼是「植物人」的曹慶,被上帝指明要去服事他們,「我當時對植物人根本不了解。」直到去拜訪植物人的家庭,才開始知道植物人的「生存」到底是怎麼回事。
安養植物人是神的託付,曹慶從抗拒到接受,到如今運用各方捐輸的資源傾力照顧,一路走來有說不盡的故事。 (攝影/記者黃莉雯)
「早期家中有植物人是件可恥的事,沒有人願意張揚。他們總是被關在家中的陰暗處,骨瘦如柴,身體蜷曲,大小便失禁的臥在床上,吃東西也有一頓沒一頓,更不用說衛生問題…。」回憶過往,曹慶歷歷在目。
「這是按照神形像所造的人嗎?」曹慶從震驚中回神,思考「人」的價值。「就算失去行動、表達能力,人的價值還是不能抹滅。」曹慶堅定的說:「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人權。」
 早期用照顧植物人的棉花棒沾碘酒作畫、寫字,如今這已成了曹慶的個人風格。大石,是他的落款名。 (攝影/記者黃莉雯)
本以為「安樂死」才是解決植物人問題的曹慶,先是認真的花了8年時間博覽群書,深入研究國內外死亡、法律、疾病、宗教、醫療等相關書籍,「後來才明白自己一直在幫植物人找『死路』,上帝也耐性等待我,等待我明白在祂手中有一條植物人的『活路』。」
8年,曹慶不只苦讀,行動派的他,更到立法院爭取安樂死合法化,上各家媒體推廣植物人安樂死的理念。「最後我明白,台灣社會有溫情,將植物人安樂死是一條法不容、醫不肯、親不忍、宗教不許、社會不認同的路。」看到8年努力無法推行,如同付諸流水,曹慶差點崩潰。
「死路行不通,你為什麼就不試試我手中的活路呢?」這次上帝說的話,曹慶他聽進去了。「上帝要我做安養植物人的事,我卻白花了8年走自己的路。我想,祂既然叫我做,祂就會負責。」安養植物人,就從曹慶願意向主降服的那一天開始。
走遍台灣山海線 得到700位愛心名單
為了尋求安養植物人的資源,曹慶找過政府機關、宗教單位、有名望及社經地位的人,「沒有一個願意回應,一個也沒有。」他於是決定背起行李、離開當時還年幼的2個女兒,走遍台灣各地,推廣安養植物人的理念,「家人自然不諒解我的想法,但我決定花4年,走遍台灣山海線去推廣理念。遇到願意回應的,我就留下他們的聯絡資料。」
當初幾乎走遍台灣鄉鎮,用手抄下來的700位名單,曹慶至今保留珍惜著。 (攝影/記者黃莉雯)
4年的時間,睡車站、睡公園,當時的曹慶已60多歲,收集700位寶貴的名單。「這700張名單,到現在我都還留著。」一路上有人要送錢,他都拒絕了。「我不是要募款,我是推廣安養植物人的理念。」曹慶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但當時的他,不是被當瘋子,就是被當騙子,還被嘲笑。
「上帝用祂的方式安慰我。」有一回,他來到草屯的一個路邊檳榔攤,對著賣檳榔的一位老太太說明想安養植物人的理念時,他收到了一份畢生難忘的禮物-
「老太太聽完我的話,從口袋抓出一團紙鈔,放在我的手心裡。錢不多,但留有她微熱的體溫,那個溫度直達我心裡,至今都沒有忘記。」現年91歲的曹慶,談起30年前的事,仍記憶猶新。「就此我也明白了,最有力量的是台灣的市井小民們,他們是創世基金會成立的核心力量,這是上帝教會我的功課。」
打動人心 讓人們看見自己的力量
不論是對發票、寄發月刊,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一直是創世不可或缺的幫助。 (攝影/記者黃莉雯)

成立「創世」安養植物人,進行慈善事工的曹慶,從不對外募款。「我只用理念來敲響人心,希望人們可以發揮一己之力幫幫植物人。」他感激的說,創世從開始的第一個月至今,收支總是能夠持平,「有時會多出一點點,真的很奇妙。我想這是因為我請了上帝來當創世基金會的財務大臣,這是我和上帝的約定。」
「很多點子其實是靈光一現,我想這是上帝給我的恩典吧!」例如放置發票箱的點子並非曹慶所創,卻能把它發揚光大;當他發現募集發票對發展慈善事工有所助益時,也大力鼓吹其他公益團體跟進。他不只希望自己得祝福,也願意和更多人分享。
曹慶與創世志工中資歷最久、達20多年的倪阿姨。 (攝影/記者黃莉雯)

曹慶會把得到的祝福,仔細管理並且善加利用。如何管理收集到的發票,他有一套企業化的管理流程,連志工都按時排班,沒中獎的發票也要收好再捐到資源回收中心,每一期對中的獎金也都透明化的寫在大壁報紙上。「我是來這裡『監督』曹慶怎麼用我的錢啦!」在創世當志工已有20多年的倪阿姨笑著說:「很滿意他的做法。」
創世將交棒耶穌會 三年前已做預備
問起創世基金會交棒的事,曹慶並不避諱。「三年前我已經請天主教耶穌會的3位神父來擔任創世的董事職務;今年會再增加人數比例,也增設副董事長一職。如果我有個萬一,副董事長就可以預備接任。」身為創世人安華山基金會董事長的曹慶,已按步就班安排交棒。
為何想把基金會交給天主教耶穌會呢?曹慶曾接觸過基督教的宗派和醫院機構,但最終談到合作方式和理念時,總是不了了之。「最後,我透過輔仁大學接觸到耶穌會,我想把基金會交給一個有深厚歷史的組織,會比交給一、二個人來得好。」
「再者,我看到耶穌會在全世界有3000多位神父,我也希望他們能使用創世成功的模式,再拉開慈善的格局,到各地幫助更多需要的人。」看重耶穌會百年的基礎與深厚的組織,曹慶的無私和眼光絕非一般人。
曹慶的夢 為上帝、為老弱殘疾者而做

曹慶發明的流動烤地瓜攤,不只幫助了單親媽自食其力,更為其找回生活的力量。 (攝影/記者黃莉雯)
「上帝給多少,我就用多少在慈善工作上,我不把這些用在自己身上。」曹慶雖已年邁,但他為弱勢者認真打拚的心,比任何人都來得靈活、年輕!
「我現在有一個夢,要做1萬個流動型的地瓜攤來幫助單親媽媽。」曹慶說,現在1個流動烤地瓜攤,平均1天有1500元的收入,可以養活一家3口;如果全台灣有1萬攤,1天就可以養活3萬人。不用靠政府救濟,不用向社會募款,單親媽可以自食其力,活得更有尊嚴。
信仰 用活的,不用說的
亞伯拉罕所信的,也是曹慶所信靠的。曹慶抓住了神的愛與應許,經歷了神對需要者所賜下的豐滿恩典。 (攝影/記者黃莉雯)
面對各種大小不同的挑戰,曹慶分享他常常對創世同工們所說的:「有路走,大步走;無路走,找路走;找不到路走,就開路走!」這也是倚靠上帝訓練出來的好膽量!
他說,自己被上帝感動做慈善工作,並不是做宗教工作。「慈善工作是跨越宗教,重點是人的價值,而不是宗教的分別。」所以在創世華山人安這三個分別幫助植物人、三失老人、街友的機構中,不分身份貴賤或宗教派別,有的只是一股凝聚愛的力量。
「我一躺下就睡覺,沒有憂愁的事!」說自己活得快樂的曹慶,少說自己遇到的難處。曾有農地爭鬧的事上了媒體,知道這事是有人故意想拉倒他。曹慶表示,在事前已經有友人先來警告過他。
「我跟朋友說,能把我拉倒是好事,表示有問題所以才會被拉下來;如果沒有把我拉倒,也是好事,這表示台灣社會上還有正直、經得考驗的人存在。」曹慶的態度十分豁達。
「你是基督徒,對吧?」那位友人聽了他的話,馬上反應出這句話。曹慶不用告訴別人他是基督徒,因為他所活出來的愛,早已成了為他發聲的最佳見證。



曾任監察院院長的王建煊在2013年1月曾出版一書:

你或許不知道瘋子曹慶,但一定知道:
順手捐發票‧救救植物人
大家稱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瘋子,
但是瘋子成功了!







曹慶常勉勵創世基金會同仁:

有路走,抬起頭,挺胸闊步走;
沒有路,找路走;
找不到路,拿鋤頭開路走;
沒有鋤頭開路,爬著走過去。

這四句話,不僅是創世基金會同仁艱苦奮鬥,克服困難的座右銘,
它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家邁向卓越的不二法門呢?

做別人的愛心天使,發自內心關懷別人的人,才會做出偉大的事,曹慶的事蹟正是如此。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楊派易簡「太極碩果」九十高齡姚望林師兄專訪

    

  訪「老當益壯」的「太極碩果」姚伯~ ~楊派易簡太極拳水蓮隊,九十高齡的姚望林師兄 (怡靜)

   「太極拳可活血,打三年幹細胞增加三至五倍」(引自「台灣研究國際期刊」),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證實:「快走運動增加的幹細胞是一至二倍」太極拳跨越了武打競技,以它特重的「調身、調心、調息」,「鬆柔、定靜」,逐漸推廣到健身養生的全民運動,可說是它蓬勃發展最主要的原因!
    2014年,僅只十月份便有兩個大型的世界盃太極拳比賽,「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先於101819日,舉辦了「第五屆世界盃錦標賽」,接著2526兩日,「世界太極拳聯盟」在板橋體育館舉辦了一項破天荒,每五歲一級距、分齡分組的「太極拳國際錦標賽」,除了地主團隊,與會的國際友人,近有香港、日本、馬來西亞、遠至德國、西班牙等國,場面熱鬧,成果圓滿!                      

  

最意外的是,個人賽當中有位九十高齡的參賽者,當他上台領獎時,著實令全場一陣轟動!經版主chiuchiu轉介,終於見到了這位居住於風景明美,偌大如一座山城的汐止「水蓮山莊」,最年長者獲得金牌的「碩果」~「姚望林師兄」!(請看領獎照片)


 筆者請問姚師兄,有關他平日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如何養生的方法,以及過去經歷、何時加入太極拳活動等問題時,見他精神奕奕地侃侃而談起來,以下便是姚師兄用台語委婉地敘述著:

  「我每天大約9點鐘就寢,早上5點前便起床,先打坐約四、五十分鐘,再從屋外步行到社區大門,繞兩圈半小時大約走了2公里,七點多開始和大家一起打拳。


    我會參加太極拳,是因為自小就愛運動,從國小開始打球、爬山,,也學過劍道和簡單的柔道,後來打硬式網球二十多年,高爾夫球三十多年,八十多歲以後,就很難找到朋友一起打球,所以去年開始便專心地打太極拳。去年參加太極拳比賽拿到第一,孩子們都說:〝爸爸,你好厲害!〞 (請看姚伯在賽場的得意照片)





其實我的一生,也都充滿了幸運:日據時代台灣只有一間大學,能唸中學已經偷笑,我在高中畢業時正好是1945年,雖然當了八個月兵,但是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投降,所以也就逃過了,被日本政府送去南洋當炮灰的命運!
     
     商科畢業後順利地進入台銀任職,五十歲退休後轉到花旗銀行關係企業之第一信託,工作了五年再轉去中國信託,65歲真正該退休了,又因我受的是日本教育,身體還很健康,所以又派我到中信投資的日本關係企業「OMRON(在台分公司),代表董事長當管理。更幸運的是,我的老伴一直陪伴在身邊,四個兒女小有成就,也都很孝順!」

    「其中一位,便是曾獲『蘭陽博物館』設計〝金質獎〞的姚仁喜建築師。」在一旁聽到姚伯提到兒女孝順時,忙著幫腔的,正是楊派易簡現任理事長郭文鑫師兄。

     這時,姚伯顯然談話太久,有些疲憊想休息了,筆者趕緊請問他,能否給想運動、又怕受傷的老人家們說幾句話?
     
     姚伯懇切地說:「我覺得打太極拳讓自己的反應變快,最近幾年常摔跤也沒受傷,當然以前學過柔道也有幫助,但因為太極拳不論多老、多少,男人、女人都很適合,就是到了100歲,我相信也一樣可以,既不用費力,又能在氣功方面加以修練,網球和高爾夫就不行了。 

     當然,運動還要持續,要風雨無阻,不可中斷甚至打一年就停止,妳看我都運動七、八十年了!何況這麼老還能打太極拳,孩子們才會對我的健康完全放心,不必他們操心!」


     揮別了健康、健談的姚伯,心中默禱更多的「太極碩果」,因此發芽成長,陸續攀枝結實!  (2015.1.10.)
     

姚爺爺2014-6-29在世盟回娘家活動中表演易簡24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