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易簡太極拳研究會網站105年5月4日遷家並改版成功!本會研究方向:探究太極文化精髓,修心無我,靜感初心;守一顆真摰之心,修一份沉靜內斂之情...牛年歲臨扭乾坤,身心吉祥常觀心,讓心平靜修清淨,讓愛滿心同體悲...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易簡拳架與鄭子太極拳的關係

鄭曼青[師承楊澄甫](鄭子太極拳)
鄭氏人稱「五絕老人」,蓋指其身兼詩、書、畫、醫、拳五藝。據鄭曼青弟子吳國忠的說法,鄭曼青曾與山西道士左萊蓬學習道家內功,稱為左家內功心法。
門下傳人:徐憶中、林宣敏、梁棟材、劉錫亨、羅邦楨、陳志誠、黃性賢、陶炳祥、劉振寰、干嘯洲、宋志堅、鞠鴻賓、吳國忠、廖禎祥、蘇紹卿、蔡肇祺(中國意識科學研究會)等人。


宋志堅[師承吳雨亭、鄭曼青]
(易簡太極拳)




從少年時代起,宋志堅老師便是個「武術迷」,憑著一股對小說劍俠 生涯的嚮往,冀求一身好功夫,除了特別拜師學習針灸、推拿、認識人體經脈以習點穴之外,並就近跟隨伯父宋毓崧學猴拳、板凳及太平棍。考進湖南農校,又遇「施聾子」,學得「無極神拳」,畢業後任職於湖南農業試驗場,經名宿劉寶書介紹隨易邦正研習劍術,這段時期,雖秉著高度學習熱忱,卻因故而致中斷。一直到就學農學院時參加湖南國術訓練所的太極拳班,方找到他衷心付托的志趣-太極拳。




宋老師提到,國術界向來看重門戶師承,在當時尤甚。因此,他在太極拳班練了半年,學的只是個架子,一直到後來,式拜班教練吳雨亭為師,才成為入門弟子,此後五年,得吳雨亭點點滴滴傳授「技法奧秘」,此為習武之啟蒙。民國三十七年宋老師在桃園農校擔任教務主任時,以太極拳為晨操半小時,嘗深感拳藝「虛實剛柔尚不得要領」,迄四十一年任職商品檢驗局,得知太極拳名家鄭曼青在台北,於是趨前拜訪請教,見面當天,深覺有緣,隨即正式拜在門下學習鄭子三十七式簡易太極拳。鄭師教拳十分重視推手,鬆沈中定,用意不用力,每當教導之時,他常輕描淡寫地說:「鬆乃強風拂竹柳,枝葉掃地而無折。」又說:「『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頸鬆還要氣定,才不致使頭部晃動,而發勁不整。」





為了適應現在工商社會,宋師依據鄭曼青師父所傳及融合本身之經驗,創「易簡太極拳」。根據宋師所言:「易簡拳勢六十有四,稱為衍勢;除連續重複之勢及末尾收勢外,實為五十有五勢,此符合河圖之數稱為凝勢,其中簡短動作五勢,冗贅動作五勢外,正規姿勢四十有五,此符合洛書之數稱為散勢(可以單獨練習),全套基準單元三十七個勢名,合計三百六十動作,吻合三百六十周天度數及三十有七地宮之數。故拳法虛實動靜剛柔之變,即天地陰陽之數也。」又言:「易簡拳勢分作六段,每段有其運動性能,各以開張姿勢為段落,其中刪除四五兩段即是鄭曼公所傳簡易拳架,或稱簡架,七分鐘可以練完,適宜初習而且工作繁忙之人,簡架四十有七(名義稱三十七),收補鄭曼公所刪楊家傳統十七勢(即四五兩段),成為易簡六十四勢,十二分鐘練完,適宜深入研習而對太極有志趣之人;再加傳統重複之十七勢,即為楊家所傳老架八十一勢,十八分鐘練完,適宜已有成就之教練人員練習。」






故易簡太極拳是融合楊家鬆柔與吳家精密的拳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