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易簡太極拳研究會網站105年5月4日遷家並改版成功!本會研究方向:探究太極文化精髓,修心無我,靜感初心;守一顆真摰之心,修一份沉靜內斂之情...牛年歲臨扭乾坤,身心吉祥常觀心,讓心平靜修清淨,讓愛滿心同體悲...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活猴」孫祿堂:孫式太極拳創始人


【高手在民間】《逝去的武林》曾提及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武術家:"活猴"孫祿堂(1860—1933年),其實他本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順平縣北關人,是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孫式太極拳的源流和特點
孫式太極拳是孫祿堂先生創造的。它產生於1918年,以孫祿堂先生的名著《太極拳學》的出版為標誌。
孫式太極拳是孫祿堂以他自己登峰造極的武功為基礎,通過數十年研究修悟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運用易理參以丹經對這三門武學之精華進行有機融合後的自然升華之品。孫祿堂通過遵從老子自然之理,依先後易之數,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髓發明了孫式太極拳。


孫祿堂先生12歲始學形意拳。師從李奎元先生近三年,後經李舉薦,又隨李之師郭雲深先生深造。見面時,郭雲深看到孫祿堂武學天賦極高,異乎他人,故郭雲深要孫祿堂棄業,隨己精研形意拳(當時孫正在隨一親戚學徒制毛筆)。這樣孫祿堂隨郭去了深縣,後又隨郭一同遷至西陵,相從近八年。其間孫祿堂還盡得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之真傳。在這八年中孫祿堂隨諸位先達潛心修武不及其他,故孫祿堂的形意拳功夫已至登峰造極的沖空化境,逢人較技未嘗負之。他體驗到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氣合一,化至虛無。卷之、放之,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過是體內真氣之流行。體也罷,用也罷,不過是體內真氣變化的不同形態。因此,功至化境已無所謂形意、八卦、太極之分,此時無形、無意,可感而遂通。因此,在他跟郭雲深研修形意拳的後期,他已認識到通過拳術的修習,可使習者感受到超出拳術內容之外的深遠內涵。從這時起,他開始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拳與道合的修悟上和拳理的研究上。在研究中他真切地感到拳術需要哲學的指導和理論的依託。於是他試圖以易經為指導,來進一步揭示拳理。後經郭雲深介紹,孫祿堂赴京城從八卦拳名師程廷華習八卦拳。他希望通過這種與易經關聯緊密的拳術的學習,能搞清拳術與易理的關係,以便進一步揭示拳學真諦。


孫祿堂從程師學習八卦拳僅數月後,便技藝精深,得其精微,體驗出形意拳與八卦拳之間的互補關係。但限於當時習武者的理論水平,使孫祿堂在拳理的研究方面仍未盡人意。年余後 (1885),程師對孫祿堂說:「吾授徒達數百人,其天資聰慧專心潛學未有如弟者,吾與弟意氣相投,故將余技盡傳立於弟,弟亦有宿慧,始克臻此。現弟之技,黃河南北已無敵手,可以行矣。」(見北京《世界日報》193423)因此,孫祿堂從程師學習八卦拳後,一方面使他進一步感受到形意、八卦兩拳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功至化境者可自然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也使他認識到僅從修拳中想達到通易之奧蘊並行之於拳是很不容易的。於是,孫祿堂決定隻身徒步雲遊南北諸省,一方面增廣閱歷與見聞,另一方面,留心尋找在易理、丹經方面造詣有成者。經過二年多的遊歷生活,孫祿堂大大地豐富了他的武林閱歷,並在拳理上也得到顯著收穫,寫下了大量筆記。尤其在內丹功法和易經方面,他相繼從武當隱道、雲遊隱士及蜀中高僧學習,獲益匪淺,為他在拳術方面進一步研究,最終形成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打下了理論基礎,獲得了深刻的經驗感受。


孫祿堂雲遊歸鄉後,閉門研究武學,並創辦「蒲陽拳社」,使研究與教學互輔,相互印證,得以總結拳理。孫祿堂認為拳術的本質是拳與道合。作為一切拳術的基礎是內勁,即人體內中和之氣的順、逆、合、化。孫祿堂根據易經和丹經先後創立「先後天八卦相合理論」和「以內丹修為為表征的拳學進階理論」。前者揭示出人體內部功能系統間的協調育化與外部運作系統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人體生物場與宇宙場之間的對應關係。後者則揭示出拳術修為進階的基礎和本質。因此,孫祿堂根據他的研究對形意拳、八卦拳都進行了提煉和創新。由此產生的孫氏形意拳和孫氏八卦拳都具有深刻而鮮明的內涵和風格——中和。而中和也正是太極拳的本質。雖然那時孫祿堂尚未系統學習太極拳,但他通過對形意拳、八卦拳的深刻掌握和對丹經、易經的深入研究,以及他那登峰造極的內功基礎,使他已經能在內勁上完全修悟到了太極拳的內容。1912年,當孫祿堂與太極拳大師郝為真接觸時,郝為真深感驚訝,對孫祿堂說:「異哉!吾一語而子通悟勝專習數十年者。」(見《拳意述真》陳微明序)其原因就在於,三拳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孫祿堂通過對形意、八卦、太極長期深入的研修,感到有創立新拳的必要。其目的是使習拳者少走彎路,速悟拳術之真諦,練出體內一派純正的中和之氣——圓滿的內勁,直至拳道相合的境地。


孫祿堂認為形意、八卦、太極是一個有機的拳學整體,三者的關係是互補、互融,
並將此精闢地比喻為「天」、「地」、「人」。他說:「三派拳術之道始於一理,中分三派,末複合為一理。其一理者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誠一也,八卦拳之萬法歸一也,太極拳之抱元守一也。」因此,他所創造的孫氏太極拳是以太極陰陽互濟,極盡柔順之至為體;在運作的過程中參以內外八卦相合之理,求以動中之靜,內外合一,以極盡中和靈變之妙;在運作的每一時刻,則以形意拳之樁步孕育體內一觸即發之本能;在運作的狀態上,以「順中用逆,逆中行順」為法則,統馭起、鑽、落、翻之義;在運作的心理上,以無為養神為本,虛中以求中和為用,達致「不求勝人而神行機圓人亦莫能勝之」之能。故孫氏太極拳的功能具有如下三大特徵(1)極盡柔順中和之至;(2)極盡靈活巧變之至;(3)極盡整實猛烈之至。


孫氏太極拳的形成和特點
孫氏太極拳是先父祿堂公於民國初創造的,以先父的名著《太極拳學》的出版為標誌。孫氏太極拳是先父以他自己登峰造極的武功為基礎,通過遵從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兩經之義,依先後易之數,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髓而發明的。
先父幼習形意拳,先從李奎垣復從郭雲深前後十一年。二十多歲時先父的形意拳已功臻化境。他體驗到拳術之道無它,唯神氣合一化至虛無而已。功臻化境者可感而遂通,與人交手時無形無意,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因此在先父祿堂公跟郭雲深修習形意拳的後期,他已開始試圖運用《易經》來研究拳與道合之理。為此,先父赴京城訪程庭華先生請益。先父曾回憶說:「余自幼年即研究拳術,每欲闡易之奧蘊一一形之於拳術。如是者有年。嗣來京獲見程先生庭華,始知有八卦拳,因從而受業焉……」(見《八卦拳學》自序)由於先父那時已功臻化境,故修習八卦拳雖僅數月,便已得其精微,體驗出八卦拳與形意拳之間既一理相通又互補相承的關係。年余後,程庭華先生評價先父之藝「黃河南北已無敵手。」(見《世界日報》193422日)但限於當時習武者的理論水平,先父認為在拳與道合的理論研究上仍未盡人意。於是,先父決定徒步雲遊南北諸省。一方面,先父聞有藝者必訪至,與各地高手廣泛交流切磋、相互印證,而先父未嘗負之(見《拳意述真》陳微明序)。另一方面,先父留心尋訪在丹經、易經方面造詣有成者,以期在理論上能有所收穫。期間,先父相繼從雲遊隱士、武當隱道及蜀中高僧修習丹、易二經,獲益匪淺。為先父在拳理方面進一步深入研究、最終完成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打下了理論基礎。並獲得了深刻的實踐經驗。


先父雲遊歸鄉後,閉門研究武學,並創辦「蒲陽拳社」,使研究與教學互輔,相互印證,得以總結拳理。先父認為拳術修為的本質是拳與道合。作為一切拳術運用的基礎是內勁。作為一切拳術修習的關竅是「中和」。先父揭示道:「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原妙也。」據此,先父創立了「先後天八卦相合的拳學修習理論及技術體系」和「以內丹成就為表征的拳學進階理論和技術體系」,並據此對形意拳和八卦拳都進行了提煉和創新,完成了使《易》之奧蘊——形之於拳術的任務。由此形成的孫氏形意拳和孫氏八卦拳都具有深刻而鮮明的內涵風格——中和。而中和也正是太極拳的技術內核。因此,儘管先父那時尚未學習過太極拳,但先父根據拳與道合的親身經驗和對丹經易經的深入體驗與研究,使先父在內勁上已經完全修悟到了太極拳的內涵。民初,當先父與太極拳家郝為楨接觸時,郝為楨先生深感驚訝,嘆服曰:「異哉!吾一言而子通悟,勝專習數十年者。」(見《拳意述真》陳微明序)通過向郝為楨先生學習太極拳理法,先父驗證出形意拳、八卦拳與太極拳實乃一理相通。悟出了太極拳所以然之理與形意拳、八卦拳之理同一不二。確認三家拳術形式雖異,其理則一。至於其應用,三拳各有所得。先父在《拳意述真》中寫道:「三派拳術之道始於一理,中分三派,末複合為一理。其一理者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誠一也,八卦拳之萬法歸一也,太極拳之抱元守一也。」至於其應用,先父據自身經驗體驗到,若能合三家並用,則能超越一般「不丟、不頂」的原則,達到「丟而不丟、頂而不頂」(見先父《太極拳學》下編),無可無不可的境界。因此,要使拳學修習體系臻於完善,需融合三家之長為一體。於是,先父根據郝先生傳授的武式太極拳並與形意拳、八卦拳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參丹經、合易理,使三拳提純升華、集之大成、渾融為一,創立孫氏太極拳。因此孫氏太極拳有以下八大特徵:
1、遵從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以恬淡虛無的心態,蓄神求以中和,自然開發人體中和之氣¾;神氣合一之內勁。使習者從中完善身心本能,開啟大慧。
2、以易經為指導,由無極而生,太極而始,以形意拳三體式為基,內運五行、外演八卦,使拳式合於易理。使習者能產生先後天八卦相合之效。
3、以丹道修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作為拳學進階的基礎,將丹經竅要融會貫穿於每一拳式之中,使習者通過拳式產生動靜合一之效。使技通於道。
4、以「順中用逆、逆中行順」為行拳之總綱,融入八卦拳行拳的「九要」法則,從而涵蓋了《易筋》《洗髓》兩經之精義,使習者通過拳式產生內外合一之效。
5、引入形意拳拳式簡約而內意彌深之理,使孫氏太極拳的拳式至簡精純。又引入形意拳三層呼吸之道理,不刻意追求呼吸,以自然呼吸為始,式正氣從,以致真息。
6、以形意拳三體式為整套拳式技術之基礎,要求重心上下無起伏,始終在一個水平面上運動,培育機體一觸即發之本能。
7、以八卦拳之進步必跟、退步必撤作為整套拳式的基本移動方式,要求重心始終在兩足上交替變換,利用重心的連續變換協調、渾融周身的陰陽、虛實,求中和而達至空、至靈。
8、以太極拳之連綿不斷、沾黏相隨及堋、捋、擠、按、采、捩、肘、靠八法為該拳的基本運動形式並以先父的化勁練法為其行拳之內意。從而將形意拳之實中、八卦拳之變中自然融蓄在孫氏太極拳之空化之中。使習者在運用中能極盡整實、靈變、空化之能。

以上就是孫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所以說孫氏太極拳是使拳術通於道,將拳學的研修升華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最後,我要強調一點的是學習孫氏太極拳對武德有極高的要求。先父祿堂公常訓誨我們:「練拳者務以德為先,要恭敬謙遜,以涵養為本。」我亦以此為座右銘。
孫劍雲
19981011
(資料提供:袁忠文 上海中華武術會專職副秘書長、 傳統武學研究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